以前我写革命历史,今天我来写我们80后的历史著名的股票配资,写我们自己的历史。都说我们80后是怀旧的一代,因为我们的少年时光和我们的成年生涯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我们学生生涯的课文插图很精美
站在我们少年的尽头完全想不到我们成年的世界会这么现代化,手机智能化那么普遍,现在吃饭在家几乎是人人捧着手机看,不过我还是怀念以前一家人围着火炉一起看电视,一起聊天,打牌下棋的场景。在夏天的夜晚,一家人跟着邻居的大爷大妈在路灯下讲故事,或躺在祖母、母亲怀里数星星,时而会传来几声青蛙的叫声,或跟着小伙伴做着各种的游戏。那段日子过得多么美好,现在想起,只剩下无限的怀念和一大串省略号。
这就是我们真正的历史,真实的存在,在我们记忆中如诗如画般的存在。属于我们80后,90后。
我们80后90后课本插图
说起我们的历史,就不能不提我们小学的课本。我们小学的课本,好像每一篇课文的插图都是艺术精品般的存在,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挑山工》和《海上日出》、以及《倔强的小红军》,还有很多课本的插图都是艺术精品般的存在。
展开剩余81%课文《挑山工》里的插图
我们这代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开学的第一天很兴奋地领到新书,到了晚上我们都要看新语文课本里面的插图,边看插图边看课文,那时课文我们都能够靠自学读懂,好像可以通过课文走进插图里,那时的课本插图真可谓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仿佛课本插图住着一片向往的世界。每当开学发的新课本,看新课本里的插图是我们这代人最幸福的时光。
在我的印象里,我们课本上很多插图都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例如《伏尔加河的纤夫》和《狼牙山五壮士》、《故乡》等课文中插图都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艺术品。
在《王二小》《十里长街送总理》、《八角楼上》、《一个苹果》和《飞渡泸定桥》等课文中这些英雄高大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扎下根,并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我们心中开花结果,每当想起这些课文插图里的故事,就会想起我们的校园时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只不过已经过了很久,物是人非事事休只剩下怀念。
学生时代很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社戏》和《孔乙己》,总感觉鲁迅文章能走进少年的心理,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后来觉得魏巍的《最可爱的人》和《黄继光》,让少年的我第一次见识当年志愿军在最艰苦的环境下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故事。这些课文都充满正能量教育意义。但是我不知道后来为什么把这些课文和鲁迅的文章移出教材,增补进来都是虚构的外国名人故事,难道国外的月亮真的比国内圆吗?
我们那时候的游戏和文具
我们小时候虽然没有智能手机,更没有电脑,只有小霸王学习机(就是在周末假期玩一玩),但是更多的时候那时的男孩还是玩泥巴,捉迷藏躲猫猫为主,时常和小伙伴在小溪边捉螃蟹,捉小鱼小虾,那时的溪水非常清澈,可以说清澈见底。还清楚地记得有几个小伙伴因为顽皮而驱赶别人的鸭子,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这么美好和纯真。
我始终感觉我们这代人比现在这些孩子幸福,现在这些孩子一到周末和假期就上各种培训班和兴趣班,小小的身躯都被大人们的焦虑掏空,不像我们的少年时光,自由自在,过着放牧般的生活。
现在小学生上课都是用数码装备,多了现代化便利,少了年代的情怀,我们那个时候的怀旧文具你还记得多少?带有乘法口诀的铁皮文具盒、小盒“便捷装”的蜡笔,鱼儿刀(当年用来削铅笔),一头带橡皮的铅笔刨。记得那时的橡皮很香,很多小伙伴放在鼻前闻,还有很多小伙伴也喜欢把笔放在手中像变魔术一样转来转去,记得那时常把钢笔水挤出给同桌的钢笔用(虽然那时自己的钢笔水也没有多少)。在笔者的学生时代,谁要是有个漂亮的铅笔盒,立马成为全班女生议论的焦点。
以前最喜欢上美术课,在美术课上能欣赏到名家的字画,现在我们有限的鉴赏水平是在那个年代的美术课上打下基础,那时的美术书上画作全部是大家精品,不像现在小学生教材上的某些插图那样诡异。我现在还保留着当年开始学汉语拼音26个字母时的磁带,现在听那录音还是那么亲切自然,好像那段纯真的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我们那时候放学,几乎每位男孩都留下来打篮球和踢足球,踢球的时候,用两个书包摆成球门。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班的男孩喜欢踢球竟然把矿泉水水瓶、水瓶盖和网球作为足球来踢,课间10分钟在课室的走廊里踢球,而且这段走廊很狭小,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班隔壁就是校长室,现在想起来蛮有意思的。
现在重回小学校园,只留下断壁残垣的一片废墟,或者校园还是那个校园,只不过早已是物是人非,当年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已经是各奔东西,早已为人父为人母。我们虽努力奔跑,但怎么跑最终还是没有跑赢时光列车。
这些怀旧家电你用过吗?
我们80后90后家里用过的家电你还知道吗?当年的动画片最初还是从黑白电视里看到,谁家里要是有部21寸的大彩电,立马成为街坊邻里的大明星,邻居们全部挤在他家看电视,邻居很热情地招待客人,以前的邻居之间是流行串门的,不像现在现代人一下班就“铁将军锁门”。我们这代人都坐过父亲当年骑的“二八大杠”自行车,都玩过家里的手电筒和缝纫机吧,都跟着母亲后面用着老式水壶,又称老式暖壶,这暖壶是用木式的外盖和铝式外盖组成的。可能还有不少人还在怀念当年父母用铝饭盒带回来的好吃的。
我很荣幸这条老街还是小时候的模样著名的股票配资,还保留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电影院和公家商店,只不过早已经是物是人非,还有回不去的少年时光。
发布于:天津市